滾動欄:
市吉祥彩票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反映:“十一五”末期,為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市教育局提出實施“和諧校園”(數字校園、平安校園)電子學生證項目的意見,並於2010年正式啟動我市中小學電子學生證工作。
在全國率先實行中小學電子學生證信息化管理,體現了武漢“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對提升武漢“智慧型城市”的服務功能,復興大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但在這項工程的實施過程中,因受到教育管理體制、學校重視程度、工作推進力度、監督落實措施和社會各方認同度以及新聞媒體宣傳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和諧校園”信息化服務項目推進工作緩慢,發展不平衡,工作落實不到位。
為此,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全面推進“和諧校園”建設的工作力度。根據市教育局“和諧校園”教育信息化服務項目工作要求,市、區教育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統籌規劃,采取先易後難、先遠城區後中心城區和分期分批的原則,擬定統一的實施辦法,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平臺,加快推進中小學生的學籍專號制和管理的網絡化,力爭“十二五”期間實現我市中小學電子學生證持有率達95%以上,為我市教育信息化奠定良好基礎。
ァ二、進一步擴大全市中小學電子學生證項目建設的覆蓋面。截至今年3月,在全市70多萬中小學生中,有19.7萬學生辦理了電子學生證,僅占總數的33%,全市也只有400多所中小學安裝了信息互動設備,這與全市廣覆蓋、全員入網和校園網絡化管理的目標相差甚遠。因此,市、區教育局應加強引導,切實把這項工作擺到重要位置,建立校長第一責任人的目標管理制度,明確時間、任務和要求,並組織專家隊伍實施指導使用、專業培訓、考核驗收、監督落實工作。同時,各區教育部門應針對地區協調發展的需要,抓住薄弱學校,促進均衡化建設,擴大中小學電子學生證使用的覆蓋面。
三、進一步加大“和諧校園”建設的宣傳深度。“和諧校園”教育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的理解和認同,更需要學生、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參與,只有形成共識、各方支持,才能發揮其功能和效應。因此,各級教育部門應繼續加大宣傳工作的深度,通過媒體宣傳“和諧校園”建設的目的、意義,以典型事例報道電子學生證的作用;全市中小學校要結合自身實際,多形式、多渠道地宣傳“和諧校園”建設,共同營造社會關心、共同支持、協力共建的社會環境。
四、進一步加快“和諧校園”建設,提升“智慧型城市”的服務水平。“和諧校園”教育信息化是建設“智慧型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我市教育管理、教育教學、教務管理和公共服務信息化的重要途徑。因此,應站在建設“智慧型城市”的高度,以“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精神為動力,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構建“和諧校園”教育信息化網絡平臺。各級教育部門應針對各區中小學校工作不平衡的現狀,有組織、有計劃地指導協調,督促推進,促進“和諧校園”建設均等化,促使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協調發展,構建完整的武漢市現代教育信息化系統網絡,提升“智慧型城市”的服務功能,將在全國率先建立的我市中小學校基礎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統創新成為武漢模式。おおお
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