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欄:
市吉祥彩票常委、市民進副主委曾艷紅反映:我市自大力打造中部醫療中心以來,周邊地區以及外省市病員來漢投醫日益增多,使我市本就十分緊張的血液資源越發吃緊。加之目前血站采血難、醫院用血難、獻血者還血難等問題尚未有效緩解,長此以往,既不利於我市中部醫療中心建設,也不利於獻血事業的長遠健康發展,更有悖於維護獻血者切身利益。
當前我市獻血用血出現不平衡的狀況,除了獻血法規、制度存在缺陷,獻血行為缺乏正確引導,獻血激勵機制不完善,“無償獻血、免費用血”渠道不暢通,宣傳手段滯後等原因以外,獻血用血尚未實現網絡化管理,缺乏信息互通渠道也是一個不應忽視的問題。
一是獻血者地域不固定性及健康狀況不確定性,給獻血安全帶來隱患。我市2010、2011兩年的采血人次分別為144143和123527,經檢驗不合格人次分別為6189和5104,分別占4.545%和4.13%;確定永久不能獻血者分別為2086人和1766人,分別占1.445%和1.43%。這些人沒有可供隨身攜帶的便於查詢獻血記錄資質的憑證,給獻血管理工作帶來諸多不便。
二是信息網絡不暢,導致獻血者優先用血、還血報銷政策落實難。一方面,由於血站內部網絡系統不能與醫院聯網,無法查詢用血人的獻血基本信息,造成獻血者情況不透明,導致無償獻血可優先用血的政策難以落實。另一方面,獻血者本人或直系親屬用完血後按政策本可以得到相應費用返還,但隨著獻血人次和個體獻血量的不斷累加,還血報銷的人次頻率及金額越來越大,暴露出的報銷手續煩瑣、異地報銷費時費力、先付費後報銷透明化程度不高等問題,使獻血者普遍感到獻血容易報銷難。此外,現行獻血證存在記錄次數少、易丟失、易塗改、不能補辦等缺陷。
平衡獻血用血矛盾,優化獻血用血環境,保證臨床用血安全和需求,其有效出路是盡快實現獻血用血網絡化管理。
為此,建議:
一、改紙質獻血證為電子獻血卡(IC卡)。改變傳統的紙質獻血證單一記載方式為電子獻血卡(IC卡)多功能方式,建立並完善獻血者的電子檔案庫。通過發放電子獻血卡,或者擴展社會保障卡的功能,實行集醫療、獻血、還血報銷於一體的網絡化管理,使獻血者的身份、資質等情況得到完整記載,便於查詢。
二、率先在全國建立醫院和血站之間的信息化聯網系統。通過信息化網絡管理系統,完成管理部門、血站、醫院和個人四方面無縫對接,實現資源共享,進而完善醫院對獻血者的身份識別功能,防止不合格人群的獻血行為。同時,可簡化還血報銷過程中的煩雜手續,使獻血者及直系親屬在需要用血時,能及時通過網絡查詢自己的獻血記錄以及報銷費用情況,並在醫院完成用血報銷手續。
三、探索建立全省乃至全國聯網的無償獻血優先用血的“綠色通道”。在武漢市實現血液聯網的基礎上,逐步擴展省內血液聯網系統乃至實現全國聯網,逐步建立異地用血還血的綠色快捷通道,從而吸引更多有識之士參與無償獻血。通過擴展獻血卡的功能使獻血激勵機制得到落實,有效解決我市季節性缺血問題,有效破解目前獻血管理難、血站采血難以及用血難、還血難的困局。
文章來源: